拼音:běi zōng
字數:2字詞語
北宗的意思:
(一)、唐以神秀為代表的佛教禪宗的一派。因流行北方,故稱。(二)、我國山水畫的兩大流派之一。
(三)、道教的一個流派。
北宗的解釋:
(一)、 唐 以 神秀 為代表的佛教禪宗的一派。因流行北方,故稱。
五代 齊己 《送乾康禪師入山過夏》詩:“云門應近寺,石路或穿松。知在棲禪外,題詩寄北宗。”《舊唐書·方伎傳·僧神秀》:“初, 神秀 同學僧 慧能 者, 新州 人也,與 神秀 行業相埒……天下乃散傳其道,謂 神秀 為北宗, 慧能 為南宗。”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序論:“禪宗一系的變化,本來很大,初是北宗得勢,爾后逐漸轉向南宗。”
(二)、我國山水畫的兩大流派之一。
唐 李思訓 作畫,多用重彩,即所謂青綠山水; 王維 山水畫創水墨渲淡之法而少勾勒,即所謂淡赭山水。兩人畫法流傳后世, 明 人稱 李思訓 之清綠為北宗,稱 王維 之破墨為南宗。 明 莫是龍 《畫說》:“畫之南北二宗,亦 唐 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 李思訓 父子著色山……南宗則 王摩詰 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參閱 沉子丞 編《歷代論畫名著匯編·唐畫概述》。
(三)、道教的一個流派。
金 初 王重陽 于 山東 創全真教,主張儒、道、釋三教合流,以煉養為主。 天臺 張伯瑞 一派也以煉養為主,宣揚道教、禪宗、儒教三教一理。 張 居南方,稱南宗; 王 居北方,稱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