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í gǔ
字數:2字詞語
旗鼓的意思:
旗和鼓。古時軍中用以發號施令。旗鼓的解釋:
(一)、旗與鼓。古代軍中指揮戰斗的用具。
《左傳·成公二年》:“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 楊伯峻 注:“《孫子·軍爭篇》引《軍政》曰:‘言不相問,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南朝 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恨!” 唐 皇甫冉 《送客》詩:“旗鼓軍威重,關山客路賒。”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孝感之戰》:“余授以旗鼓,命掩伏山側,余遂趨賊壘。”
(二)、喻指首領;典型。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馬觀察 維翰 ……與 盧雅雨 同年,一時號‘南 馬 北 盧 ’,亡后, 盧 哭之云:‘前輩典型亡北斗,中原旗鼓失南軍。’” 清 張聲玠 《四十自序》:“與 閩 之學士大夫文人墨士,胔酒淋漓,騷壇樹旗鼓。” 梁啟超 《立憲派》:“今也吾儕此無政府之國,為無政府之民……如師陷重圍,敵軍肉薄,而無其旗鼓。”
(三)、武術使棍棒的架式。
《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都去拿了一條棒做了一個旗鼓, 楊官人 也做了一個旗鼓。”《水滸傳》第二回:“﹝ 王進 ﹞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里,來到空地上,使個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條棒滾將入來,逕奔 王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