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én qiáng
字數:2字詞語
門墻的意思:
指老師之門。門墻的解釋:
(一)、見“ 門墻 ”。
(二)、亦作“ 門墻 ”。連接大門處的院墻。
唐 唐彥謙 《夏日訪友》詩:“童子立門墻,問我向何處。”借指門庭。 宋 蘇舜欽 《送黃莘還家》詩:“顧亦念所親,歸心劇風檣。想當舍檝初,喜氣充門墻。”
(三)、《論語·子張》:“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后因稱師門為“門墻”。
漢 揚雄 《法言·修身》:“或問:‘人有倚 孔子 之墻,弦 鄭 衞 之聲,誦 韓 莊 之書,則引諸門乎?’曰:‘在夷貉則引之,倚門墻則麾之。’” 南朝 梁 陶弘景 《登真隱訣序》:“未造門墻,何由眄其帷席。” 唐 顧云 《上池州衛郎中啟》:“自隨鄉薦,便託門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嬌娜》:“少年曰:‘倘不以駑駘見斥,愿拜門墻。’生喜,不敢當師,請為友。”
(四)、指學術的門徑。
《醫宗金鑒·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脈證并治>》“產后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集注引 沉明宗 曰:“奈后人不察其理,反謂芍藥酸寒,能伐生生之氣,桂枝辛熱,恐傷其血,棄而不用,以致病劇不解,只因未窺 仲景 門墻耳!”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乾稱下》:“自其説熾傳中國,儒者未容窺圣學門墻,已為引取,淪胥其間,指為大道。”
(五)、比喻某種事物的藩籬或屏障。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策略》:“御賊當在門墻之外。” 田漢 《<田漢選集>前記》:“在長沙師范時代,春柳社后身的文社及另一些鼓吹改革的戲劇團體曾在 長沙 演出,但他們的門墻對我還是太高了。我不過是在場外徘徊愛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