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ú lú
字?jǐn)?shù):2字詞語
拂廬的意思:
上層 吐蕃 人所居的氈帳。拂廬的解釋:
(一)、上層 吐蕃 人所居的氈帳。
唐 杜甫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詩:“草肥蕃馬肥,雪重拂廬乾。”《舊唐書·吐蕃傳上》:“其屋都城號為 邏些城 。屋皆平頭,高者至數(shù)十尺。貴人處於大氈帳,名為拂廬。”《舊唐書·高宗紀(jì)上》:“辛未, 吐蕃 使人獻(xiàn)馬百匹及大拂廬可高五丈,廣袤各二十七步。”《新唐書·吐蕃傳上》:“其贊普居 跋布川 ,或 邏娑川 ,有城郭廬舍不肯處,聯(lián)毳帳以居,號大拂廬,容數(shù)百人。其衛(wèi)候嚴(yán),而牙甚隘。部人處小拂廬,多老壽至百餘歲者。” 元 王逢 《后無題》詩之二:“銀河珠斗低沙幕,乳酒黃羊減拂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