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án zhào
字數:2字詞語
南詔的意思:
也叫蒙舍詔。唐代中國云南西部六詔(六個稱王的部落)之一。因在其他五詔之南,故名。后來兼并五詔,遷都大和城(今大理),一度成為強盛的奴隸制地方政權。10世紀初滅亡。南詔主體族與今彝、白族有直接關系。南詔的解釋:
(一)、古國名。建于盛 唐 時,是以 烏蠻 為主體,包括 白蠻 等族建立的奴隸制政權,受 唐 冊封,歷十三王, 唐 末為貴族 鄭買嗣 所滅。盛時轄有今 云南 全部、 四川 南部、 貴州 西部等地。
《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 蒙舍詔 在諸部南,故稱 南詔 。” 唐 白居易 《紅藤杖》詩:“ 南詔 紅藤杖, 西江 白首人?!?清 趙翼 《龍尾關》詩:“緬維 天寶 年, 南詔 早自大。”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 南詔 是以 烏蠻 蒙 姓為國王, 白蠻 大姓為輔佐,集合境內各族(包括漢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國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