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ǐ bǐ
字數(shù):2字詞語
史筆的意思:
(一)、歷史記載的代稱。指史冊。三國 魏 曹植《求自試表》:“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 蜀 境,首懸 吳 闕,猶生之年也。”宋 王禹偁《鄭善果非正人論》:“史臣謂 鄭善果 幼事賢母,長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驗之,見史筆之失。”清 昭槤《嘯亭續(xù)錄·古史筆多緣飾》:“古今所謂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筆之緣飾,欲為后代美談耳。”(二)、指修史之筆。《晉書·文苑傳·曹毗》:“既登 東觀 染史筆,又據(jù)太學理儒功。”明 宋濂《吳公行狀》:“他時執(zhí)史筆者,尚有考於斯焉。”
(三)、指執(zhí)史筆之人,史官。唐 韓愈《石君墓志銘》:“故相國 鄭公 餘慶,留守 東都,上言 洪 可付史筆。”
(四)、史家記敘史實的筆法。唐 岑參《佐郡思舊游》詩:“史筆眾推直,諫書人莫窺。”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余謂 劉 有史學,無史筆。”孫犁《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史筆和文學之筆,應該分別開。”
史筆的解釋:
(一)、歷史記載的代稱。指史冊。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 蜀 境,首懸 吳 闕,猶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鄭善果非正人論》:“史臣謂 鄭善果 幼事賢母,長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驗之,見史筆之失。” 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古史筆多緣飾》:“古今所謂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筆之緣飾,欲為后代美談耳。”
(二)、指修史之筆。
《晉書·文苑傳·曹毗》:“既登 東觀 染史筆,又據(jù)太學理儒功。” 明 宋濂 《吳公行狀》:“他時執(zhí)史筆者,尚有考於斯焉。”
(三)、指執(zhí)史筆之人,史官。
唐 韓愈 《石君墓志銘》:“故相國 鄭公 餘慶 ,留守 東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筆。”
(四)、史家記敘史實的筆法。
唐 岑參 《佐郡思舊游》詩:“史筆眾推直,諫書人莫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余謂 劉 有史學,無史筆。”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史筆和文學之筆,應該分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