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ǎo chóng
字?jǐn)?shù):2字詞語
草蟲的意思:
(一)、棲息在草叢中的蟲子,如蟋蟀等。(二)、以花草和昆蟲為題材的中國畫。
草蟲的解釋:
(一)、即草螽。
《詩·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毛 傳:“草蟲,常羊也。” 陸璣 疏:“小大長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 馬瑞辰 通釋:“今以目驗(yàn),蓋即 順天 及 濟(jì)南 人所稱聒聒者,《詩》以‘喓喓’言之,亦取其善鳴也。”參見“ 草螽 ”。
(二)、泛指草木間的昆蟲。
三國 魏 曹丕 《雜詩》之一:“草蟲鳴何悲,孤鴈獨(dú)南翔。” 南朝 宋 鮑照 《采桑》詩:“乳燕逐草蟲,巢蜂拾花蕚。” 唐 李頻 《送劉山人歸洞庭》詩:“秋盡草蟲急,夜深山雨重。” 陳毅 《莫干山紀(jì)游詞》之三:“ 莫干 好,夜景最深沉。凴欄默想透山海,靜寂時有草蟲鳴。心境平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