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è zhì
字數:2字詞語
獬豸的意思:
也作獬??(zhì)。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異獸,能用角頂理虧的人。獬豸的解釋:
(一)、傳說中的異獸。一角,能辨曲直,見人相斗,則以角觸邪惡無理者。古人視為祥物。
漢 楊孚 《異物志》:“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鬭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椎蜚廉,弄獬豸。”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罰得中,則生於朝廷,主觸不直者。”《宋書·符瑞志中》:“獬豸知曲直,獄訟平則至。”《金史·五行志》:“ 太原 進獬豸及瑞麥。”《天雨花》第八回:“汝等可知獬豸之性,遇邪則觸。”
(二)、指古代御史大夫等執法官戴的獬豸冠。
唐 羅隱 《廣陵春日憶池陽有寄》詩:“別后故人冠獬豸,病來知己賞鷦鷯。” 元 薩都剌 《送張都臺還京》詩:“憶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動鑾輿。”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故友周文夏侍御歿填此詞》詞:“ 江 左 周瑜 年少日,雄姿歷落;記十載,霜飛獬豸,風生臺閣。”
(三)、指代御史等官。
唐 杜甫 《送盧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詩:“墓待龍驤詔,臺迎獬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