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ào shuò
字?jǐn)?shù):2字詞語
告朔的意思:
(一)、周 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歷書頒發(fā)給諸侯,叫“告朔”。《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于邦國。”鄭玄 注:“天子頒朔于諸侯,諸侯藏之祖廟,至朔朝于廟,告而受行之。鄭司農(nóng) 云:‘……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諸侯。’”《穀梁傳·文公十六年》:“天子告朔于諸侯。”《大戴禮記·用兵》:“夏桀、商紂 羸暴於天下……不告朔於諸侯。”(二)、指諸侯于每月朔日(陰歷初一)行告廟聽政之禮。《左傳·文公六年》:“閏月不告朔,非禮也。”杜預(yù) 注:“經(jīng)稱‘告月’,傳稱‘告朔’,明‘告月’必以朔。”
(三)、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明 閻爾梅《觀虎丘祭厲壇者》詩:“初冬黑畤具衣裳,告朔喧闐傀儡塲。”
(四)、見“告朔餼羊”。
告朔的解釋:
(一)、 周 制,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歷書頒發(fā)給諸侯,叫“告朔”。
《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于邦國。” 鄭玄 注:“天子頒朔于諸侯,諸侯藏之祖廟,至朔朝于廟,告而受行之。 鄭司農(nóng) 云:‘……以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諸侯。’”《穀梁傳·文公十六年》:“天子告朔于諸侯。”《大戴禮記·用兵》:“ 夏桀 、 商紂 羸暴於天下……不告朔於諸侯。”
(二)、指諸侯于每月朔日(陰歷初一)行告廟聽政之禮。
《左傳·文公六年》:“閏月不告朔,非禮也。” 杜預(yù) 注:“經(jīng)稱‘告月’,傳稱‘告朔’,明‘告月’必以朔。”
(三)、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
明 閻爾梅 《觀虎丘祭厲壇者》詩:“初冬黑畤具衣裳,告朔喧闐傀儡塲。”
(四)、見“ 告朔餼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