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āo hūn
字?jǐn)?shù):2字詞語
夭昬的意思:
亦作“ 夭昏 ”。1.夭折,早死。《左傳·昭公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昬。” 杜預(yù) 注:“短折曰夭,未名曰昬。” 孔穎達(dá) 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昬,謂未三月而死也。”一說,“昬之言泯沒也”。見 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左傳下》。 三國(guó) 魏 曹丕 《追封鄧公策》:“如何不祿,早世夭昏。”(2).指夭折的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吊》:“以辭遣哀,蓋不淚之悼,故不在黃髮,必施夭昏。”夭昬的解釋:
(一)、亦作“ 夭昏 ”。夭折,早死。
《左傳·昭公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昬。” 杜預(yù) 注:“短折曰夭,未名曰昬。” 孔穎達(dá) 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昬,謂未三月而死也。”一說,“昬之言泯沒也”。見 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左傳下》。 三國(guó) 魏 曹丕 《追封鄧公策》:“如何不祿,早世夭昏。”
(二)、指夭折的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吊》:“以辭遣哀,蓋不淚之悼,故不在黃髮,必施夭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