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áng rán
字?jǐn)?shù):2字詞語
茫然的意思:
(一)、完全不知道的樣子:事情發(fā)生的原因和經(jīng)過我都茫然。(二)、失意的樣子:茫然自失。
茫然的解釋:
(一)、亦作“ 芒然 ”。廣闊無邊的樣子。
南朝 宋 鮑照 《還都道中》詩之三:“茫然荒野中,舉目皆凜素。” 唐 雍陶 《送宜春裴明府之任》詩:“南行春已滿,路半水茫然。” 宋 蘇軾 《前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二)、模糊不清的樣子;無所知的樣子。
《莊子·盜跖》:“目芒然無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吾初讀《莊子》‘螝二首……’茫然不識此字何音。” 唐 杜甫 《送路六侍御入朝》詩:“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 明 宗倫 《旅懷》詩:“ 東吳 隔千里,歸計尚茫然。” 楊朔 《印度情思》:“他不是茫然前進(jìn),他追求的是一種理想,一種信仰。”
(三)、猶惘然。失意的樣子。
《莊子·說劍》:“﹝ 趙文王 ﹞芒然自失。”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三:“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明 李贄 《與梅衡湘書》:“ 丘長孺 書來,云翁有老態(tài),令人茫然。” 鄭振鐸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他若有所失的懶散的坐在河岸的石上,雙眼茫然的望著遠(yuǎn)處。”
(四)、急遽貌。茫,通“ 忙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劉姓》:“ 劉 茫然改容,吶吶歛手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