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精選15篇)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一篇
現在讓我們大家來看看藏式建筑的1個特別的地方:即鞭麻層的利用。平頂的藏式建筑是和青藏高原干旱少雨的氣候相適應的,典型的藏式建筑外墻大面積采取“蜈蚣墻”、藏窗、鞭麻層的做法,既有實用性又具有裝飾性。鞭麻草是高原常見的1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來呈白色,現在大家看到的鞭麻層是將鞭麻草曬干,切碎,上色之后,運用在建筑物中。鞭麻具有減壓、吸濕、抗震的作用,是藏傳佛教寺院在建筑時就地取材的1個典型。
這個殿叫做金剛殿,在殿的四周,布幔圍住的部分是藏傳佛教中形態各異的護法金剛,正中的塑像是鍍金的,為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宗喀巴戴的黃色桃形帽,是黃教的標志。但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在帽檐部位有一圈紅色,是偶然現象嗎?不是。歷史記載宗喀巴在創立黃教之前曾師從紅教,他悟性極高,以不滿于當時各xxx的腐化頹敗,經過多年鉆研,終于創立了1個教律嚴格又為大眾所接受的新派別,傳說紅xxx習慣戴黃色里子、紅色表面的帽子,宗喀巴在改革成功之后將帽子翻了過來,但露出一圈紅色的帽邊,以表示對老師栽培的不忘之情。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這些磕頭的虔誠信徒和僧眾,這里面大多數都是遠道而來的藏族牧民。這種全面匍匐的磕頭方式叫做“五體投地”,又稱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中對佛表達虔誠的最高參拜形式。據說信徒若在佛前許過愿,還愿時就要用十萬個長頭來報答。遠道來的人都是自帶干糧,白天到這里還愿,夜間就近住宿,一天天不停地拜下去,一直拜到規定的數目為止,而且每次之前的間隔不能超過24小時,也有一說12小時,否則前面的累積
數都無效,得重頭再來。
信徒們為什么要選擇這里來向佛參拜呢?因為這里是塔爾寺的主殿,大金瓦殿,據說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的地方。宗喀巴原名羅桑智華,生于1357年。宗喀巴藏語意思是湟水邊人,因共生于湟水之濱,故名。傳說宗喀巴的媽媽生下他,剪斷臍帶,把血滴在地上,后來就從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棵非常茂盛的白旃檀樹。宗喀巴后來進藏學習藏傳佛教,并成為一代宗師之后派他對弟子回鄉省親。媽媽見到兒子的書信之后發現原來的那棵樹長得更加茂盛了,樹上綴葉十萬且每片葉子上均有一尊獅子吼佛像。宗喀巴媽媽感到很奇怪,便寫信把此事告訴兒子,并表達了思予之情。宗喀巴大師回信安慰媽媽,并讓她繞樹修一座塔,聲稱“見塔如晤兒面”。于是便有了塔爾寺最早的建筑物,以后逐年又修建了廟宇殿堂,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塔爾寺,顧名思義,先有塔,后有寺,而那棵被修進塔里的樹,慢慢又從根部衍生出來,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幾棵。
請大家先從側面看一下這座大銀塔,它便是由最早的那座塔裝飾加工而來,現高11米,外部鍍銀并鑲滿了珠寶,已經不是早期的古樸模樣了。大銀塔內部藏有旃檀樹和宗喀巴的自畫像,所以信徒才對它虔誠有加。正面的這幅匾額上書“梵教法幢”4個大字,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筆欽賜,這柱子旁邊的兩根象牙是日本國的佛僧所贈。大金瓦殿內還藏有塔爾寺歷代傳下的寶物如唐卡、經書、珍寶等等。每年舉行盛大的宗教節日時,僧人們要在這晨用酥油燃起成千盞燈,誦經祈禱,濃厚的宗教氣氛達到了頂點。
中國傳統建筑中將四根柱子之間的范圍稱為1個開間。九間殿從橫的方向算共為9個開間,故稱九間殿,室內實際上又隔成了3個大間。我們先看這一間,中間的佛像大家已經相當熟悉,它就是佛祖xxx,但在這里稱為獅子吼佛像,也就是宗喀巴的媽媽在旃檀樹葉上看到的形象。“獅子吼”是用來形容佛祖在宣講佛法時聲音宏亮,令眾生猛醒。兩廂列侍的是藏傳佛教中的一些小神佛如:妙音天女、騾子天王等。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二篇
青海塔爾寺視為了紀念宗喀巴而建的,宗喀巴是黃教的創始人,人們為了紀念他從而為他修建了這寺院,這座文物古跡有著很高的鑒賞價值和歷史意義。
青海塔爾寺的建成也是歷史上的輝煌,在青海省來說也是十分有名和首屈一指的,寺院內的文化體系十分完善,有著足夠大的區域面積供游客娛樂欣賞,規模十分宏大。
青海塔爾寺內高低錯落、形狀各異的大金瓦殿布局嚴謹,風格獨特,讓我們為之贊嘆,堪稱藝術上三絕的:酥油花、壁畫、堆繡等吸引著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
青海塔爾寺每年都會定期舉行佛事活動,熱鬧非凡著實讓人欣羨,這壯觀的景象早已遠近聞名,塔爾寺的寺廟文化源遠流長,氣候夏季的時候也是十分的涼爽,是您休閑避暑的好地方。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三篇
在去西北6天的旅行中,我見過許多美麗又神奇的風景,有過不少有趣的經歷。無邊無際的青海湖、巍峨的祁連山、連綿起伏的鳴沙山……都叫人難以忘懷。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神秘的塔爾寺。
塔爾寺是由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寺廟、房屋組成的。這里面不讓點香,只有濃重的酥油味,這股奇怪的味道引起不少人的咳嗽。每一座讓人參觀的寺廟里都有一杯杯凝固的酥油,上面立著一條繩子,像蠟燭。一杯小到10元,大到幾十元。爸爸給我買了一個10元的,我拿起杯子在大盆中點上火,放進了供奉在桌上的盤子中。我輕輕把手放上去碰觸了下,感覺滑滑的、軟軟的。其中有一個房間,導游說墻壁上面涂滿了酥油,紙幣粘上去不會掉落。我將信將疑地走過去,把一張10元錢粘了上去,果真不會掉耶!
塔爾寺寺院的名稱別有一番來歷。取名塔爾寺,是因為這里是先有塔再建寺,和別的地方不同。塔爾寺入口處,八大如意寶塔排成一列,全寺廟宇重疊,華麗莊嚴。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和大經堂遙遙相對,大小金瓦寺全用鍍金銅瓦鋪成,最上層還有金色寶頂。大金瓦寺正中有一座高高的大寶塔,里面有一棵被金、銀層層包裹的菩提樹。這棵樹至今仍存活著,塔外有一棵和它同根并共同生長著的菩提樹,這棵稍歪斜著,枝繁葉茂,郁郁蔥蔥,枝干看上去很剛硬。樹塔只留了窗口可向內觀視,即便如此,仍可窺見內中金碧輝煌,洋溢著濃濃的宗教氣氛。在寺廟中,每一尊佛像的臉部都被彩色的布給蓋了起來,導游告訴我們,這些佛像的面部都十分猙獰恐怖,怕嚇到游客們,因此被蒙住了。
神秘的塔爾寺里除了形態各異的佛像,還有很多神奇的東西:艷麗精致的酥油花,繁復奇絕的堆繡,行走在寺院里,不由得讓人對它滿懷好奇又心生崇敬。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四篇
今天早上起來,發現天空湛藍一片,一眼望不到邊,就像大海一樣,看上去世界就像反過來一樣。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我們來到了塔爾寺。
塔爾寺位于青海省西寧市。由于寺內有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而得名,是藏傳佛教六大寺院之一。一進門,我們就能看到了八個塔式的建筑,講解員說這就是寺院的標志:八寶如意塔。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xxx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
來到大金瓦殿,看到一座被保衛起來的大金塔,外部鑲滿了珠寶。講解員說金塔里面就是大銀塔,銀塔里面還有石塔。這里就是宗喀巴的出生地,后來長出了一顆有十萬片葉子的菩提樹,現在菩提樹還在塔的里面。
在塔爾寺有三樣東西被稱為“塔爾寺三絕”,那就是:酥油花、唐卡和壁畫。酥油花是用酥油做的花,各種各樣,花紅葉綠,是喇嘛們在寒冬臘月里,用凍僵的手捏出來的,所以非常珍貴。什么是“唐卡”呢?唐卡就是用珍珠、瑪瑙、寶石、翡翠等奇珍異寶堆砌起來的畫像,現在只剩下了十八幅,每一幅都是價值連城。在廟宇的各個墻壁上都能看到壁畫。壁畫的染料采用天然石質礦物,因此具有色澤鮮艷,經久不變的特點。畫面構想巧妙,色調和諧,工藝精湛,更不用說多壯觀了。
塔爾寺真是個值得一看的名勝古跡,來到塔爾寺,讓我開了眼界,我深感不虛此行。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五篇
塔爾寺游記散文
西寧市,地處青海省的東部,黃河支流湟水河的上游,四面環山,三川河流會聚,扼青藏高原東方之門戶,地勢由北向南傾斜,西北高,東南低,東西狹長,形似一葉扁舟。
湟水河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等河流之間呈樹枝狀水系,由西、南、北緩緩地匯合于西寧市區域,西寧市內的河水清澈見底,碧波蕩漾,銀光閃爍,河道兩旁花紅柳綠,滿目宜人美景的湟水河及其干支河流,一年四季吟唱著動人心扉的虔誠佛歌,婉轉而悠長地流入古老的華夏大地,東方的母親的懷抱黃河,然后在一起流入到大海里去。
西寧市境內最高海拔4394米,市區中心海拔2275米,周圍群山環抱,脈,屬祁連山山脈的東麓。著名的是日月山、五峰山、娘娘山、老爺山和鳳凰山。
西寧市市區里的南禪寺、北禪寺,居高臨下,幾乎俯瞰著城市區域的全景。
西寧市這座xxx晚年睡夢中都戀戀不舍的地方,自今還流傳著許多感人的佛教故事。神秘的佛教文化給這個古老、美麗的城市又增添了許多空靈的魅力。
游客們來到西寧市,如果漫步在市區內登高望遠,無論你站在什么角度上,都能看到黃河上游的龍羊峽,都會看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和那無邊無際的鹽湖風光,以及那些雄偉壯觀、莊重沉靜的高山峻嶺。這些大自然里的景物,不由你不心靈震蕩,情緒昂然,思緒澎湃,想象萬千。
從古到今,不管世間何許閑散的浪子和高貴的人物,只要到了這個西寧,就沒有誰是不想去看看那個舉世聞名,令人浮想聯翩又不得不去沉思的藏傳佛教圣地————塔爾寺。
塔爾寺坐落在西寧市的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里,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著名寺院之一。
塔爾寺是明朝嘉靖年間開始著手動工建造的,該寺院依山就勢,錯落而建,占地600多畝。整個寺院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合成一個漢藏文化藝術融為一體的黃教建筑群。其中以八個寶塔、大金瓦殿、小金瓦寺、大經堂、小花寺等最為有名氣。
八寶如意寶塔,是為了紀念佛祖xxx從誕生到涅磐的八大業績而建的。乾隆四十一年由拉科部落頭人桑杰龍珠出資從新興修,是覆缽式佛塔,每座寶塔都是尖頂,上圓下方的樣式,均屬于方形底座,圓身,為典型的藏式塔。其底座塔基周長9。4米,塔高6。4米。塔上裝飾有蓮花和佛祖從誕生至圓寂八件大事表相的不同塔形,上部為粉白瓶形,豎有剎桿相輪13重,剎桿頂端設有仰盤、覆盤和日月寶珠曳彩,顯得雄偉壯觀。
八座塔從東到西依次是:第一個是蓮聚塔,藏語稱八邦。紀念xxx初生時,步行7步,步步生蓮花之意。第二個是四諦塔,藏語稱扎西果莽。紀念xxx初轉世,宣講四諦要義。第三個是和平塔,藏語稱彥敦。紀念xxx平息僧眾爭論。第四個是菩提塔,藏語稱香趣。紀念xxx悟道成正覺。第五個是神變塔,藏語稱窮處。紀念xxx降伏外道魔怪的種種奇跡。第六個是降凡塔,藏語稱拉播。紀念xxx重返人間超度眾生。第七個是勝利塔,藏語稱南結。紀念xxx戰勝魔軍。第八個是涅槃塔,藏語稱娘德。紀念xxx圓寂。
這種排列形式的寶塔,普遍見于藏傳佛教廟宇的門道,通常內部都是空的,或是裝著成千上萬個小型的泥佛像,但是塔爾寺的這八個塔里卻貯藏著該寺院歷代高僧的衣冠,各個地方的信徒們經常喜歡到這里來繞塔參拜。
這八個如意寶塔,一字并排,布局勻稱挺撥,造型雄渾有力,塔座端莊高大,塔身潔白高雅,每一個塔身的南面都鑲有佛龕,每一個佛龕里面的梵文,都記載著許多美麗動人的佛教故事。
古今中外的'游客,只要到了這個名揚中外的塔爾寺,面對著這八個如意寶塔,只要是有點生活思想的人,不由你的思緒不去滿天飛舞,不去思索人生……
大金瓦殿,位于全寺的正中央,院子里矗立著一個125米高的大銀塔。這座大銀塔,是為了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造的,也是宗喀巴誕生的地方。
大銀塔,以純銀作底座,鑲嵌著各種珠寶,裹以數十層白色的哈達。塔上有一個龕,立著宗喀巴的神像,塔前放著各式各樣的酥油燈盞,玉爐和金幢,令人肅然起敬。
大金瓦殿檐口的上下部分,分別裝飾著鍍金云頭和滴水蓮花瓣,飛脊上安裝著寶塔和一對火焰掌。大殿的四角設有金剛套獸和銅鈴,底層是琉璃磚墻壁,二層突出金色梵文寶鏡,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著,殿內懸掛著一副皇帝乾隆御賜的金匾“梵教法幢”。梁坊上布滿了幡和繡佛,層層的哈達琳瑯滿目,令人深思,求其根源。
大金瓦殿整個建筑莊嚴大方,陽光之下金光燦爛,光彩奪目,身臨其境的游客,不由你不用腦子去神思遐想,xxx為什么會說唯我獨尊……
當年,宗喀巴親眼目睹了佛教的頹敗,心里產生改革佛教的志向,便努力學習佛教知識,隨后他采納了一系列佛法學說,融匯諸派之長,合經咒之教為一體,最終建立了自己的佛法。
宗喀巴學行優越,德重社會,教化所及,蔚然從風。他的門徒們都染上黃衣冠,以區別于與其他各派xxx的不同,被世人稱為黃衣派。
宗喀巴自從青年時期便開始游學西藏,在拉薩東南建了迦登寺,后來又建了色拉、哲蚌二個寺院。西藏的佛法自他而起煥然昭蘇,歷代轉生的**,都是宗喀巴的傳人,已經成為西藏神秘而美麗的歷史傳統史詩。
小金瓦寺的回廊中陳設著牛、羊、熊和猴子等等標本。大殿的左邊有一匹白馬標本,這匹白馬,就是三世喇嘛從西藏拉薩騎到塔爾寺的一匹神奇的寶馬。
當年,三世喇嘛朝拜完塔爾寺之后,要到蒙古去傳經說道。那天早上,三世喇嘛臨要動身的時候,這匹白馬說什么也不肯走,并且還用嘴咬住了三世喇嘛的衣服袖子,死活不讓三世喇嘛離開它的身邊。三世喇嘛迫不得已,只好咬著牙,狠下心,將這匹跟隨他多年的白馬留在了塔爾寺里。
第二天早上,三世喇嘛雇了一輛馬車,悄悄帶著幾個門徒便上蒙古傳教去了。他們到了蒙古境內的第三天,三世喇嘛就莫名其妙地病故在一家牧民的蒙古包里。
這匹白馬,自從三世喇嘛離開塔爾寺那天起,它就不喝水,不吃東西,整天低著頭流眼淚,還時常仰著頭朝天長長地連聲哀鳴,就在三世喇嘛病故的那一天,它也活活地餓死在塔爾寺里了。
塔爾寺的這些喇嘛,知道了三世喇嘛猝死在蒙古的消息之后,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這匹白馬為什么要把自己活活餓死的原因。喇嘛們感動之余,就把這匹通靈的白馬供奉在小金瓦寺里,以便于喇嘛們和眾信徒來祭拜。
大經堂,是一座土木結構的藏式平頂建筑,也是塔爾寺里規模最大的建筑物。在金碧輝煌、璀璨奪目的視覺當中,給人們一種威嚴而神秘的感覺。
大經堂是喇嘛們集中誦經的地方,可供一千多個喇嘛同時在這里集體打坐誦經。大經堂里的擺設非常考究,裝飾著黃、紅、綠、藍、白五色幡和各式各樣的天花藻井,滿堂林立。梁檐上繪有藏式風格的圖案花紋,彩畫細膩生動。經堂里的那些大柱子上由繡著龍鳳彩云的地毯包裹著,五彩繽紛,富麗堂皇。在1000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的傳統藝術,裝著銅制鎦金的金鹿xxx、各式金幢、寶瓶、寶塔和寶傘,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虔誠的佛xxx們費盡心思把單調的草泥平頂打扮得如此絢麗多彩,不能不令世人琢磨這究竟是為了什么?
小花寺,是為七世喇嘛長壽而建的,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型院落。院子里有一顆古老的菩提樹,樹葉茂盛,濃蔭蔽日,環境清潔而幽雅,游人步入到這里,心中就會油然地感覺到自己步入了一種空靈的地方。
小花寺的正面為琉璃磚墻突出的小門,玲瓏別致。屋頂四面翹起,斗拱精巧明快,猶如一幅優美的木雕畫圖,令人心醉神思。殿內塑有xxx等人的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層層重疊,手工雕飾,精湛細致,是塔爾寺木刻藝術的精華結晶所在地。
塔爾寺里還有一些僧舍等等黃教建筑物,也都是藏傳佛教的神秘文化藝術。
塔爾寺里天天都有許多來朝拜佛法的藏民。那天我看到一些藏民,他們那種虔誠的言談舉止和面目表情,一下子就好像是讓我感悟到了什么,好像是頓時就明白了雪域民族的人生精神。
其實,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別管是哪一個民族,哪一個人,幾乎是天天都在憧憬著,盼望著、祈禱著,沒有哪一個人喜歡自己的未來生活是一團烏黑的。
對于佛家的一些說教內容,我并不是太了解,不知者不懼嗎,所以我也不迷信那些大**身上的那些種種的神秘能量,以及修煉來世的那一些說法。
說實在的,我覺得佛經之中有許多學說都是一些無稽之談,都是一些忽悠著人們玩的陳舊東西。什么神秘的喇嘛,得道的高僧,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言行舉止,其實也不過都是一種社會生活方式而已罷了。
那天,我在塔爾寺寺院里游玩的時候,沒去買昂貴的哈達去獻給那些什么得道的大喇嘛。不是我這個人小氣,舍不得花錢。金錢乃是身外之物,只要我身上有錢,在貴的食品,在貴的酒,只要我想吃,想喝,我都會毫不猶豫的大把大把地花錢,從來也不知道什么是心疼。
有些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到寺廟里燒香拜佛,也是情有可原的。滑稽的問題是,一些不知佛教是何物的達官貴人,地痞土豪,他們到寺廟里一擲千金,燒香拜佛,求平安、求仕途、求金錢、求名譽,我感覺著非常可笑的,因為他們花錢再多、燒香再多、磕頭再多,也沒有什么用處。惡有惡報,這是社會規律,xxx也救不了他們。
佛,根本不是什么神,他只是一個覺悟者,他只是一個普度眾生的善良導師。盡管佛法的傳播范圍日益擴大,幾乎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宗教。但是,任何一個神秘大佛,得道喇嘛,他們都不會左右別人的生活,更不會左右別人的人生。左右自己的生活,左右自己的人生,還是我們自己這個人。
佛教教主xxx,成佛之后的第一句話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唯我獨尊,這個‘我’字,并不是單指xxx本身,xxx的本意是說,人在宇宙中是頂天立地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不必聽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真正的佛xxx,根本就不信什么神,更不會信什么旁門左道的那些鬼怪了。
實話實說,世界上各個民族愚昧的一些宗教信仰者,如果還不自覺地接受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洗禮,他們早早晚晚也得讓這個波濤滾滾的社會潮流所淘汰,這就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史的客觀規律。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六篇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小巧幽靜的院落,它叫祈壽殿,但一般都叫它花寺,進門之前我們先看一看前山墻上的兩幅磚雕,左手的這一幅叫“鹿鶴同春”,右手的一幅是“葡萄刺猬”,都是寓意吉祥的含義,塔爾寺的磚雕藝術歷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細膩而聞名,這兩幅即是明證。
進門我們看到的這塊半人高的石頭,非常珍貴,傳說宗喀巴的媽媽生前背水途中常靠著它休息。現在成了信徒朝拜的圣物。石頭上面貼著的錢幣是怎么回來呢?原來是信徒對佛虔誠的1種表示,實際上是對寺廟的布施。都是信徒和游人的一份心意。據說只有心中有佛的人才能夠將布施貼在石頭上,否則佛就不收你的。有心的人都可以試一下自己的誠意,我可以告訴大家這里面有個小小的竅門,以后再告訴你們,好嗎?大家可以試試。
各位請集中一下,讓我們來看一下大殿中供奉的佛像,當中這一位是佛祖xxx,和我們漢地佛教寺廟中的佛祖形象相去不遠。稍前左右兩位是佛祖的兩位大弟子迦葉和阿雅。佛祖的脅侍菩薩照例是習慣上的文殊和xxx兩位菩薩,騎青獅者為文殊,騎白象者為xxx。你們大概還要問最前面的這3尊小佛像是誰?它們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即燃燈佛、xxx佛和彌勒佛,左右兩廂各具形態的是十六尊者像,俗稱“十六羅漢”。
回過頭我們來看一看這滿院的濃陰。這種樹在青海并不常見,它叫旃檀樹,也叫菩提樹,據說這座祈壽殿是為給七世喇嘛格桑嘉措祝壽而建。傳說喇嘛為該殿開光時撒了一把吉祥米,便化作滿天的花雨落下。這也是該殿又名“花寺”的來歷。但我以為這個美麗名字的來歷更多的是由于到了夏天,滿院的綠樹開滿了香氣襲人的白花,遮天蔽日、香煙繚繞,如入仙界,叫人流連忘返之故。
現在我們來到這座頗似農家小院的院落,如果說剛才我們還感覺到廟宇的莊嚴,那么現在一定有種重返世俗的輕松感。這就是塔爾寺的印經院。因為寺廟每年都要耗費大量經書,因此,負責印經文的僧人便會整日忙個不停。現在,讓我們進房間里來看看他們是在怎樣工作的。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七篇
青海有很多景點,今天我們決定要去佛教圣地——塔爾寺。
一大早,剛起床的我們就看到當地的叔叔們早已在賓館大堂里等我們了。吃完早飯,我們驅車前往位于湟中縣的塔爾寺。一路上都在下雨,我們穿上了外套,可是在下車的時候,雨仿佛感應到了我們迫不及待的心情突然就停了。灼熱的陽光照在我們的身上,我們不得不趕緊脫下外套,只穿一件T恤開始游覽。
塔爾寺是一個巨大的寺廟,它有許多分殿:彌勒佛殿、壽菩薩殿、如來佛祖殿……每一個殿里都供奉著不同的佛。我們走進了彌勒佛殿,看見里面有一個笑瞇瞇的大胖子坐在神龕上,身邊還站著幾個板著臉的小瘦子。通過導游的介紹,我了解到中間那個笑瞇瞇的大胖子就是彌勒佛,而旁邊的小瘦子并不是我原以為的小童子,而是少年時代的彌勒佛。我猜測人們供奉彌勒佛的原因是想像彌勒佛一樣笑口常開,每天開開心心的過日子。
我們走出彌勒佛殿,看見許多人拿著石燈在拜佛。信徒們嘴里念念有詞,把酥油注到石碗里再把一根燈芯浸在酥油里,就做成了一個裝滿了吉祥和祝福的石燈。信徒們捧著石燈弓下身子虔誠地向佛像祈禱。看到他們的樣子,我的心里癢癢的,也想去點一盞石燈。老爸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對我說:“你也去點一個石燈,放到石臺上,這樣就可以受到這些神的保佑了!”說著老爸就給我買了一個小石燈,我把石燈放在石臺上,用蠟燭把它點燃,只見火苗“嗖!”的一下像火箭一樣竄了上來,把我嚇了一跳,我趕緊躲了開來。隨后,我定下神來,拿著石燈學著別人的樣子向石佛拜了拜,然后鄭重地把帶著我的祝愿的石燈放到石臺上。
在塔爾寺,我看到了很多各司其職的神佛,他們有的管土地種植,有的管牲畜興旺,有的管出行順利;我還看到了很多在塔爾寺認真修行的喇嘛,他們有的在誦經,有的`在擦拭佛像;還看到了熙熙攘攘的朝拜者們,他們有的在拜佛,有的在傳授朝拜的正確方法…………
通過一上午的游覽,我深深體會到塔爾寺里莊嚴肅穆的佛教氣氛。不禁在心中感嘆:塔爾寺真不愧是一個聞名天下的佛教圣地啊!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八篇
今年“十一黃金周”,我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來到了青海的西寧市。到了西寧市的第二天,我們就去了塔爾寺。
塔爾寺位于青海省湟中縣,距西寧市25公里,是喇嘛教六大著名寺院之一,在全國及東南亞地區也享有盛名。它占地約600多畝,共有800多間房屋,是由小金瓦殿、大金瓦殿、活佛院、佛教大學、酥油花館……組成。
一到寺院大門,門口的如意八塔就展現在我們眼前。這里有紀念xxx降生時行走七步,步步開朵蓮花的蓮聚塔;紀念xxx修成正覺的菩提塔……看完了這些,我們隨導游來到了小金瓦殿。小金瓦殿是這里的護法神殿,里面有一個“功德碑”,相傳人們如果能把錢貼在碑上就能吉祥如意。離開了小金瓦殿,來到了大金瓦殿。殿外有許多磕長頭朝拜的人。他們五體投地要磕十萬個長頭呢!所以這里的地板兩三年就要換新的。殿內,這里的佛像面前不點香,而是擺酥油燈。
離開了這里,我們又來到了同壁畫、堆繡、酥油燈花并稱塔爾寺三絕的酥油花館。在這里陳列著顏*各異、小巧玲瓏的酥油花制品。酥油花雖然好看,但是由于酥油花的融點很低,所以制作酥油花的人必須在旁邊放一盆加有許多*塊的水,這是為了用*水將手的溫度降低。如果手的溫度高于酥油溫度的話,酥油就會化掉。酥油花真是一門殘酷的藝術。而現在在寺里已有三十多位僧人會制作酥油燈花塔爾寺的建筑和景物數不勝數,各具特*,就是看上一天也看不完,真讓人嘆為觀止呀!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九篇
今年暑假我一家和我大伯(bai)一家一起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旅游。
首先,我們來到了著名的“塔爾寺”。塔爾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塔爾寺占地600多畝,依山而建,放眼望去,猶如一座小城市。因為先有塔,后有寺,故名塔爾寺。初建時只有一座圣塔,后幾經擴建,目前共有1000多座院落,4500多間殿宇僧舍。一走進寺廟,就被它波瀾壯闊的磅礴氣勢震住了。
塔爾寺有“三絕”,分別是“壁畫”、“堆繡”和“酥油花”。壁畫是由瑪瑙、綠松石等石質礦物磨成的粉末和動物的膽汁制成,色彩斑斕,經久不衰。
堆繡分兩種:平面堆繡和立體堆繡。平面堆繡是由各色綾羅綢緞裁剪成型;立體堆繡則是再用羊毛、棉花等填充,充滿立體感。然而,目前立體堆繡的技藝已經失傳,僅存的幾張在塔爾寺內。
酥油花,酥油花,先有酥油后“開花”。酥油,是一種類似黃油的乳制品,是從牛羊奶中提取的脂肪,營養價值頗高。人們在制作時分為四道工序。首先是“扎骨架”,其次是“做胚胎”,最后是“裝盤”。為了防止手的溫度使酥油融化變形,人們在0度的作坊里制作,且時不時把手放進裝滿冰塊的冰水里,久而久之便長出了凍瘡。這說明這人們對佛教的虔誠和對藝術的追求是徹頭徹尾的超越了自身肉體的痛苦。雖是冰冷的手,卻懷著一顆對佛教虔誠熾熱的心,兩者結合,才能做出這華麗、尊貴的酥油花。
其次,我們還參觀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廟宇。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轉經筒了。藏傳佛教認為,讀頌六字真言越多,對佛越虔誠,可脫輪回之苦。所以,他們把xxx六字大明咒xxx裝于經筒內,用手搖轉,每轉動一次就相當于念頌一次,表示反復念誦著xxx六字大明咒xxx,來求福。
塔爾寺是佛門境地,雖然許多人不信佛,但我們要尊重人家的宗教和信仰!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十篇
青海游記----佛教圣地塔爾寺今天的陽光特別燦爛,今天的我也特別的快樂,因為我們來到了佛教圣地塔爾寺。 一到那里,導游石梅帶我們來到一座五顏六色的房子前,導游說綠色的窗戶是假窗,咖啡色的窗戶才是真窗戶。導游還全面地介紹了塔爾寺,塔爾寺在藏語里的意思是“十萬佛像彌勒寺”。
位于湟中縣魯沙爾的蓮花山中,距西寧25公里。塔爾寺是藏傳佛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他七歲的時候三個月就能把一百頁的經書倒背如流,老師也非常喜歡他,覺得他很有天賦,就讓他十六歲的時候到名校去讀書。
那年,他舅舅給了他一捆干糧和一群駱駝,他騎上駱駝和母親告別,他來到母親看不見的地方就一步一磕頭的向前走,足足走了兩年的時間來到了西藏。五十三歲的時候創建了黃教,六十三離開人世。塔爾寺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占地40公頃。其中以八寶如意塔、大金瓦殿、大經堂、花寺、九間殿最為著名。
整個寺建在蒼翠的山坡上,環境優美是藏族人民珍貴的文化遺產。 佛教圣地塔爾寺,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你。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十一篇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 小王,今天由我帶大家游覽我國的佛教圣地一塔爾寺,祝大家一路上玩的 愉快,收獲多多!
塔爾寺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 塔爾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占地面積600余畝,寺院建筑分布于蓮花山的一溝兩面坡上,殿宇高低錯落,交相輝映,氣勢壯觀。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綠墻金瓦,燦爛輝煌,是該寺的主建筑,它與小金瓦殿(護法神殿),大經堂,彌勒殿,釋迦殿,依詁殿,文殊菩薩殿,祈年殿(花寺),大拉讓宮(吉祥宮),四大經院(顯宗經院,xxx經院,醫明經院,十輪經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府邸,如來八塔,菩提塔,過門塔,時輪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錯落有致,布局嚴謹,風格獨特,集漢藏技術于一體的宏偉建筑群。殿內佛像造型生動優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絢爛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寺內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哲學,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術專著。每年舉行的 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游人如潮 。
游客朋友們,隨著日落西下,我們今天的行程大概到此就結束了,
塔爾寺以其崇高的宗教地位和悠久的歷史,使廣大佛門弟子心弛神往,虔誠參拜。同時以其濃重而神秘的宗教色彩,豐富而珍貴的藝術收藏,輝煌而奇特的宗教建筑,極大地吸引著國內外數以萬計的游客來此游覽觀光。最后,導游祝福大家工作順利,幸福開心!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十二篇
這是小金瓦寺,又稱護法神殿,是塔爾寺用以供奉“家神”的地方。進院之后讓我們首先看一看四周2樓回廊上陳列的動物標本。大家請看,有野牛、巖羊,還有狗熊、猴子等。由于是用真的動物皮毛剝制,填充而成,所以形態逼真,它們象征被佛教征服的外道惡魔。大殿中神龕中供奉的是各種護法神像,它們護佑著寺廟的安寧。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這匹白馬標本,相傳,九世**曾騎著這匹白馬從日喀則趕往塔爾寺,近公里的路程1天1夜
就到了,到了塔爾寺后白馬不吃不喝,最后死去。當地信徒為了紀念這匹有靈性的白馬,就將它制成標本保留了下來。
小金瓦寺內的壁畫具有藏傳佛教壁畫的代表性,不僅色澤艷麗而且形象奇特,外行人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其實這些壁畫很大一部分描繪了藏傳佛教在形成過程中佛教大師,如蓮花生,降服惡魔的故事。壁畫中的動作常被寺廟僧人在宗教節日中加以模仿。而其猙獰的面目形象則用對犯規僧人在心里上形成壓力,因為塔爾寺中處罰犯戒僧人的地方即在這個院落。出門之前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像筒一樣的器具。這叫嘛呢經筒,在藏傳佛教寺廟里是最常見的,筒用木頭或金屬做成,中間是空的,里面裝滿了經書。筒的側面雕有文字,均是梵文發間的“掩嘛呢叭咪哞”,即觀世音菩薩的6字真言。對這六個字有很多種解釋,從字面上來講并沒有什么太深的含義。但藏傳佛xxx普遍認為常念這六個字,平時則可以消災免禍,死后就可以以升入天堂,免下地獄。信徒和僧從用手按順時針方向轉動經筒,口中默念著6字真言,這樣既念了經書,佛祖又會保佑自己。藏族地區的牧民信徒很多從小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很難誦讀經文,但為了表示對佛的虔誠誦經念佛又是必要的,所以他們采用了這種一舉兩得的辦法。各位朋友不妨也可試著轉一轉經筒,念一下吉祥的6字真言。但請注意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轉,千萬不要轉錯了方向。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十三篇
佛教傳人西藏是從古印度和中國內地2個地區同時傳入的,所以藏傳佛教經典同時受到二者的雙重影響,因此,藏傳佛教的典籍便浩如煙海。我們現在想得到漢文的某部佛經,也得想辦法從藏語佛經再翻譯過來塔爾寺的印經院至今仍然采用比較古老的雕板印刷法,經書的用紙是這種顏色稍暗,韌性極好的棉質紙張,經書開本都不大,多呈長條狀,翻閱方便頗具古意。我們讀不懂的藏文字規范端莊,秀麗整齊,像是幀幀藝術作品,有種樸素的美感。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依次參觀一系列最主要的殿堂,它們是塔爾寺的主體建筑群,也是寺中僧人活動的主要場所,請大家先來看一看大經堂。
在藏傳佛教寺廟中大經堂是必不可少的,這里是僧人誦經學習進修的地方,遇到**蒞臨的日子,更是僧眾聆聽介法的場所。進門之前我們先在正門這里看一下這種特殊的工藝品,好像刺繡一樣,這種藝術品叫“堆繡”,它是在刺繡之前先墊上一層棉花或羊毛,以求立體效果。這兩幅“八仙人物”便是塔爾寺的珍藏品,雖為寺中僧人所制作,但很有民間情趣。因為堆繡制作比較復雜,工藝要求又高,現在寺中已很少有人能制作了,這就更顯出這些珍品的可貴了。
目前的大經堂曾經過多次重建和擴建,最后一次完成于民國四年,就是公元19,建筑面積2750平方米,是典型的土木結構藏式雙層平頂建筑。(從側門進入大經堂內部)大經堂由這種藏式棱柱分隔成很多小的開間,柱子一共是168要,其中60根為暗柱,建在墻壁內,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有108根,柱身上包裹著的圖案精美的藏毯是蒙古王公的贈品,僧人們就在柱間的這些藏式毯子上,叫做“佛團墊”打坐念經。大經堂的三面墻壁上都布滿了佛龕,這一尊是彌勒佛像,有關它的故事我們等會兒再講。這一尊是十一面觀音,在藏傳佛教中很多佛像都造型奇特,這主要是由于受到佛教xxx的影響。由于塔爾寺是****的管轄范圍,他曾多次駕臨該寺居住,講經,所以大經堂當中最顯著的位置是留給他的。還有這尊鎦金像,便是已故的十世**,還有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塑像,工藝精湛,形象逼真。這尊幼宗喀巴像在端莊中透出天真,不失兒童的可愛。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十四篇
今年“十一黃金周”,我同爸爸、媽媽來到了青海的西寧市。到了西寧市的第二天,我們就去了塔爾寺。塔爾寺位于青海省湟中縣,距西寧市25公里,是喇嘛教六大著名寺院之一,在全國及東南亞地區也享有盛名。它占地約600多畝,共有800多間房屋,是由小金瓦殿、大金瓦殿、**院、佛教大學、酥油花館……組成。一到寺院大門,門口的如意八塔就展現在我們眼前。這里有紀念xxx降生時行走七步,步步開朵蓮花的蓮聚塔;紀念xxx修成正覺的菩提塔……
看完了這些,我們隨導游來到了小金瓦殿。小金瓦殿是這里的護法神殿,里面有一個“功德碑”,相傳人們如果能把錢貼在碑上就能吉祥如意。離開了小金瓦殿,來到了大金瓦殿。殿外有許多磕長頭朝拜的人。他們五體投地要磕十萬個長頭呢!所以這里的地板兩三年就要換新的。
殿內,這里的佛像面前不點香,而是擺酥油燈。離開了這里,我們又來到了同壁畫、堆繡、酥油燈花并稱塔爾寺三絕的酥油花館。在這里陳列著顏色各異、小巧玲瓏的酥油花制品。酥油花雖然好看,但是由于酥油花的融點很低,所以制作酥油花的人必須在旁邊放一盆加有許多冰塊的水,這是為了用冰水將手的溫度降低。如果手的溫度高于酥油溫度的話,酥油就會化掉。
酥油花真是一門殘酷的藝術。而現在在寺里已有三十多位僧人會制作酥油燈花塔爾寺的建筑和景物數不勝數,各具特色,就是看上一天也看不完,真讓人嘆為觀止呀!
塔爾寺景點游記作文 第十五篇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古稱“佛山”,藏語稱為“袞(音gun)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它座落在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連花山坳中,是我國喇嘛教(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屆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整個寺院是由眾多的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一個漢藏藝術相結合的輝煌壯麗建筑群,占地面積約600余畝,是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全國及東南亞亦享有盛名。
- 上一篇:福建東山島游記作文(精選32篇)
- 下一篇:三年級的第一次漂流的作文(精選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