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ù lǜ
字數:2字詞語
不律的意思:
1.不效法;不遵循。《荀子·非十二子》:“勞知而不律先王,謂之奸心。”,2.不馴順;不守法。《朱子語類》卷一三○:“東坡 如此做人,到少間便都排廢了許多許多端人正士,卻一齊引許多不律底人來,如 秦 黃 雖是向上,也只是不律。”《元史·來阿八赤傳》:“有兩卒自傷其手以示不可用,阿八赤 檄樞密并行省奏聞,斬之以懲不律。”明 葉盛《水東日記·張文翔》:“御史按 吳中 不律,翼 忿忿不能平,因建白數事,指斥頗多,竟為眾所傾,謫 開平 數年,以宥還。”參見“不劣方頭。”,3.筆。《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郭璞 注:“蜀 人呼筆為不律也,語之變轉。”清 吳騫《<拜經樓詩話>自序》:“予於有韻之語,初未能研其得失,諳其良楛,又烏足以操三寸不律,而雌黃而陽秋哉?”
不律的來源出處:
暫無來源。
不律造句:
暫無相關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