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ì tiě shī
字數:3字詞語
試帖詩的意思:
詩體名。源于 唐 代,受“帖經”、“試帖”影響而產生,為科舉考試所采用。其詩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冠以“賦得”二字,并限韻腳。試帖詩的解釋:
(一)、詩體名。源于 唐 代,受“帖經”、“試帖”影響而產生,為科舉考試所采用。其詩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冠以“賦得”二字,并限韻腳。
清 代試帖詩,格式限制尤嚴,內容大多直接或間接歌頌皇帝功德,并須切題。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門閥觀念》:“長達四十韻、四百字,故稱其‘鯤鯨噴迢遞’(有如長鯨大鯤,噴出的水氣長遠)。這是 唐 人應試詩的新形式,后人稱為‘試帖詩’。” 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只有他書多,而且特別。制藝和試帖詩,自然也是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