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ǐ shì
字數(shù):2字詞語
體式的意思:
(一)、文字的式樣:拼音字母有手寫體和印刷體兩種體式。(二)、體裁。
體式的解釋:
(一)、體裁格式。
南朝 梁 陶弘景 《與武帝啟》之三:“惟 叔夜 、 威輦 二篇,是經(jīng)書體式。”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禮部奏擬立到歲試辭學(xué)兼茂科試格:‘制依見行體式,章表依見行體式。’” 魯迅 《漢文學(xué)史綱要》第六篇:“雖臨危抒憤,詞意淺露,而其體式,亦皆 楚 歌也。”
(二)、體制法度。
《北齊書·許惇傳》:“ 齊 朝體式,本州大中正以京官為之。”《陳書·孔奐傳》:“ 奐 博物彊識,甄明故實,問無不知,儀注體式,牋表書翰,皆出於 奐 。” 明 李東陽 《蒙泉公補傳》:“為政自有體式,盜賊責(zé)兵部,姦宄責(zé)法司。”
(三)、字體式樣。如:拼音字母有手寫體和印刷體兩種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