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áng tū
字數:2字詞語
搪突的意思:
亦作“搪揬”。冒犯;抵觸;接觸。三國 魏 劉劭《人物志·體別》:“是故彊毅之人,狠剛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順撓厲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難與入微。”晉 法顯《佛國記》:“旃荼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搪揬。”清 黃宗羲《避地賦》:“誰謂莫來莫往兮,亦有麋鹿之搪揬。”清 昭槤《嘯亭雜錄·洪稚存》:“朱 正色曰:‘吾為君之師輩,乃敢搪突若爾?’”搪突的解釋:
(一)、亦作“ 搪揬 ”。冒犯;抵觸;接觸。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體別》:“是故彊毅之人,狠剛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順撓厲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難與入微。” 晉 法顯 《佛國記》:“旃荼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搪揬。” 清 黃宗羲 《避地賦》:“誰謂莫來莫往兮,亦有麋鹿之搪揬。”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洪稚存》:“ 朱 正色曰:‘吾為君之師輩,乃敢搪突若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