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ūn chí
字?jǐn)?shù):2字詞語
壎篪的意思:
(一)、亦作“壎箎”。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壎、篪皆古代樂器,二者合奏時聲音相應(yīng)和。因常以“壎篪”比喻兄弟親密和睦。《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毛 傳:“土曰壎,竹曰篪。”鄭玄 箋:“伯仲,喻兄弟也。我與女恩如兄弟,其相應(yīng)和如壎篪,以言俱為王臣,宜相親愛。”孔穎達(dá) 疏:“其恩亦當(dāng)如伯仲之為兄弟,其情志亦當(dāng)如壎篪之相應(yīng)和。”《荀子·樂論》:“聲樂之象:鼓大麗,鐘統(tǒng)實……塤箎翁博。”《后漢書·明帝紀(jì)》:“禮畢,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娛嘉賓。”金 王若虛《瑞竹賦》:“此則上友下敬,壎箎其翕,始終以之,有死無易。”清 吳苑《到家》詩:“憶昔少年時,老屋塤箎奏。樹下共嬉游,兄先弟隨后。”清 秋瑾《贈盟姊吳芝瑛》詩:“不結(jié)死生盟總泛,和吹塤竾韻應(yīng)佳。”(二)、比喻互相呼應(yīng)和配合。明 沉德符《野獲編·詞林·黃慎軒之逐》:“時 康御史 亦有疏與 馮 疏同日上……二疏同時,塤篪相和。”
(三)、借指兄弟。宋 黃庭堅《送伯氏入都》詩:“豈無他人游,不如我塤篪。”清 趙翼《題北溪謙齋蓉湖三壽圖》詩:“近追壽愷堂,壎箎耄猶對。”
壎篪的解釋:
(一)、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壎、篪皆古代樂器,二者合奏時聲音相應(yīng)和。因常以“壎篪”比喻兄弟親密和睦。
《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毛 傳:“土曰壎,竹曰篪。” 鄭玄 箋:“伯仲,喻兄弟也。我與女恩如兄弟,其相應(yīng)和如壎篪,以言俱為王臣,宜相親愛。” 孔穎達(dá) 疏:“其恩亦當(dāng)如伯仲之為兄弟,其情志亦當(dāng)如壎篪之相應(yīng)和。”《荀子·樂論》:“聲樂之象:鼓大麗,鐘統(tǒng)實……塤箎翁博。”《后漢書·明帝紀(jì)》:“禮畢,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娛嘉賓。” 金 王若虛 《瑞竹賦》:“此則上友下敬,壎箎其翕,始終以之,有死無易。” 清 吳苑 《到家》詩:“憶昔少年時,老屋塤箎奏。樹下共嬉游,兄先弟隨后。” 清 秋瑾 《贈盟姊吳芝瑛》詩:“不結(jié)死生盟總泛,和吹塤竾韻應(yīng)佳。”
(二)、比喻互相呼應(yīng)和配合。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黃慎軒之逐》:“時 康御史 亦有疏與 馮 疏同日上……二疏同時,塤篪相和。”
(三)、借指兄弟。
宋 黃庭堅 《送伯氏入都》詩:“豈無他人游,不如我塤篪。” 清 趙翼 《題北溪謙齋蓉湖三壽圖》詩:“近追壽愷堂,壎箎耄猶對。”